以書為媒 鏈接甬濟兩地文化
近日,由寧波圖書館選送的百余冊極具寧波地方特色的圖書文獻亮相濟南市圖書館,供濟南市民讀者閱覽觀賞,以書為媒,溝通起寧波與濟南兩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交流。本次展覽以“三江擷典 四明攬籍——寧波圖書館地方文獻展”為主題,是濟南市圖書館舉辦的“城市印記:中國城市公共圖書館文獻聯展”其中一場,由兩地文旅局主辦,市圖書館承辦。
寧波因港而興,又是歷史文獻名邦,以“書藏古今,港通天下”為城市口號。濟南則“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素有“泉城”美譽。兩地同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此次在濟南市圖書館舉辦寧波圖書館地方文獻展,不僅是兩地文化交流的一次重要嘗試,也是寧波圖書館推動地方文獻活化利用的重要舉措。通過本次展覽,濟南市民可足不出市領略寧波人文風貌,這兩座傍水而生的城市得以進行地方文化的深度交流。
百種典籍 彰顯寧波城市風采
寧波圖書館為本次展覽精選100種120冊地方文獻,內容豐富,類型多樣。既有全面反映寧波城市發展全貌的地方志、通史類文獻,也有專題反映寧波經濟、城建、人文、歷史的專業讀物和學術著作。
其中如《寧波歷史文獻叢書》第十、十一兩輯共八冊,影印出版了現收藏于國家圖書館、由清代寧波學者徐時棟等人校勘整理的《覆校本宋元四明六志》,并附有完整的三十一卷本《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記》,填補了寧波方志史研究資料的空白,具有重要的文獻版本研究、方志輯佚研究、人物研究等學術價值。《寧波市志(1991—2010)》是1995年出版的首輪《寧波市志》的續志,全面系統地記述了1991年至2010年寧波境內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狀況,展示了寧波在全國改革中的率先舉措和實踐經驗。
又如《寧波幫大辭典》《寧波幫碑記遺存研究》《寧波幫與香港史料選輯》等圖書,反映了寧波幫作為中國近代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商幫之一,積極創新創業、捐資助學,為家鄉建設和國家發展貢獻力量,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薪火相傳的愛國心、桑梓情。這些文獻的展出既是對寧波人鑄就商幫傳奇的歷史回顧,更是對寧波精神的傳承與弘揚。
厚積薄發 擦亮甬圖“地文”招牌
經過長期積累與發展,寧波圖書館地方文獻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藏書資源體系和開發利用機制,涵蓋圖書、報紙、期刊、信札、手稿、影像等多種文獻類型。通過舉辦閱讀推廣活動、開展學術研究等多種舉措,創新服務模式,提升地方文獻的利用率和社會影響力。舉辦了“書歸故里——寧波圖書館藏甬籍名人題贈圖書展”“寧波百年金融歷史文化文獻展”等展覽活動,推出“四明月覽”線上圖書推介欄目。編輯出版《民國時期寧波文獻總目提要》《紅色寧波:100人剪影與100種文獻》等書籍,打造了《稀見寧波文獻叢刊》和《寧波文獻研究集刊》兩大研究品牌。去年10月,“寧波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成果”獲浙江省“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創新案例”二等獎。
寧波圖書館編纂出版的部分地方文獻書籍
寧波圖書館藏地方文獻不僅保存了寧波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的重要史料,還為當下的學術研究、政府決策和文化傳承提供了寶貴的文獻資源,為寧波地方文化建設和城市發展不斷注入新的動力。